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第2章):桃園眷村展區館(下篇)及憲光客廳之回首筆記

再繼續展區裏的行程,我們來到這個場景,有關於眷村的日常生活飲食,誠如 上篇 所講,眷村的居民因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大陸的外省軍眷,一個是滇緬軍眷,故飲食也有兩大派別,一個是眷村家常菜,一個是滇緬特色菜 但不論是眷村家常菜或是滇緬特色菜,身為食客的我,我都想要吃,而這個螢幕藉由與遊客的互動,而了解兩大菜色的不同 它是用相片來點選的 當手指點選眷村家常菜時 就會出現牛肉麵、大滷麵等7道菜色 如點選滇緬特色菜 會出現米干、椒麻雞等5種菜色 再來也看到一些老式的餐具,不外乎杯子、盤子及碗,第二張照片還可看到有造型的酒瓶,而就杯子來看可看到比較高且透明的玻璃杯,比較低的瓷杯,還有超級小茶杯,而這些茶杯跟我們客家庄早期使用的大同小異,就我們早期的用法,玻璃杯通常是用來請客喝酒用的,這樣才知道誰有喝酒,誰沒有喝酒,而瓷杯通常是用來喝茶的,至於小茶杯是專業人士泡茶用的,但我們家的小茶杯是用來拜天公時裝茶用的,不曉得眷村百姓的使用方式是否這樣? 也看到眷村早期的廚房格局,用水泥砌成的流理台,區分成放電鍋及放瓦斯爐及水槽等部份,流理台底下可放東西… 再來看到行李箱堆疊在各個角落,而且還有木造的 說到行李,對現代的我們來講,只是為了去旅行,品嘗人生的風景,但對這些眷村百姓來講,行李反而是離開家鄉時的行程負擔,因為要走時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東西,需放在行李,金銀珠寶?還是親人遺物? 而這邊也有模擬行李外型的櫥櫃,而中間還有一個互動螢幕,有5種人的身份,讓你選擇當你是其中的某一個人時,該如何打包你的行李?選擇人物時,也會出現該人物的背景如照片實例的張老師…… 而這邊也為眷村做了一明確的定義,而落腳在桃園眷村的故事,很多都是面臨環境變遷,被迫改建或遷移而發生的故事,對於憲光二村的前世今生在故事牆裏說明之前的房舍狀況與後續的改建過程,連房舍使用過的建材物也放在這裏供人懷念 而牆壁上的改建藍圖說明與旁邊乙種及丙種單元模型,在在顯示出政府對眷村改建的重視 這是之前憲光二村的房舍改建模型,以燈光秀來顯示相關的地理位置 而說明牆上的圖文是講述憲光二村的從誕生與後來發展的相關大事記 展區館逛完,我們來到憲光客廳,其實它是 44 號方伯伯家的雜貨店擺設,相當復古,有早期跟木櫃一樣笨重的電視,賣各種糖果的罐子、古早的刨冰機、憲兵公仔、塑膠豬撲滿、戳戳樂…還有結合3D彩繪與實物的場景,由於東西太多太雜,故這邊有人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