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南崁溪畔的自由筆記

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的活動還在進行中,而之前在布魯斯帶著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中已介紹了虎頭山創新園區、桃林鐵道及虎頭山公園等三處地景作品,而剩下的南崁溪畔展區,就在今天為大家說明。 


                                    看見桃園-迴音

就如布魯斯帶著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中講,我戲稱(魔鏡)系列,意思說在圓圈框住的視野,剛好是面對夕陽的大草原,當夕陽灑落紅光照滿大地時,也是捕捉這恆久不變的美景時候刻


生命之河

這是厲害的竹編創作藝術,原作者的靈感來自水壩工程,宛如河水的流動般,孕育動植物的蜿蜒生長,中間還有弄個盪鞦韆的設施,來增加民眾的互動還不賴,不過要是生命像這個作品那麼曲折,未免太痛苦了吧!


流竹
然而這個同樣有竹子做為主材料,再配合金屬管、繩索、彈性網及金屬接頭製作而成的作品,感覺這個作品比生命之河更抽象,將傳統的竹材賦予更現代的設計語彙,流動的竹,是一直想要爆發的決心?

看見桃園-繼往開來

這算是(魔鏡)系列的第一章,它也是讓我差一點都找不到的作品,原來它就在流竹的附近,只是我一度把它當成南崁溪畔檜溪河濱公園的裝置藝術?因為它比較像拱門,且有雙層配備?透過它的視野,繁榮不曾止步,所有發展也將到位,預見更美好的未來。


守護之眼

如果說這是一隻眼睛,而這個眼睛也太大了,它算是很顯眼的地景作品,掛在青溪橋上,用針織的技術,無限擴張,形成孔雀開屏般鮮艷的圖案與色彩,彷彿曼陀羅般的瞳孔,守護著這南崁溪的生生不息。


聽見自然

這是用海芋的線條來轉化成耳朵形狀的作品,本來近距離看是像耳朵沒錯,不過鏡頭一拉遠,且很多的時候,就有像墳墓的感覺,不要說我烏鴉嘴?作者的用心是很良苦,但視覺上的誤差,往往搞亂了氛圍。而主題的用意是自然用看的,有時反而沒有感覺,用聽的才會了解真正的美好。





波光
這一大堆有長有短的類似迴紋針排一直線,插在河堤邊的東西,是霓虹燈管,白天看不出它的奧妙,只有在夜晚上才能欣賞它的美麗。它是透過電腦軟體的方式,收集河畔所有生態的聲音,將音波轉換成光波,形成燈光效果,來模擬南崁溪的溪流波紋



追憶軌跡

古早的記憶到底有多少,用一個大行李開箱給你看,裏面放一些古早的東西,也擺上古早的想念,也有桃園文化的多元。中間的電視還會放映著,一切關於古早的影片,旁邊留著人形位置,遊客可以站進去,拍一下屬於你的古早開箱照,基本上這是開箱桃園的四部曲之第一部


砌.桃趣

砌.桃趣就是去遊玩的諧音,桃園的美好,只好自己親身去經歷才能體會,這個作品基本上也像是一面鏡子,它是精選桃園具指標性景物,以透光材質層層交疊,呈現前後景深效果,隨著燈光變化,交織呈現在地風情,基本上晚上才好看,白天看不出有何特別


看見桃園-蛻變

這是(魔鏡)系列的第3章,這個又是呈不規則形狀的作品,以在地石材來製作,來回應南崁溪的整治與城市的改變,而所有的改變都以不破壞原有的生態為基礎,從它的視野中看到嶄新的城市


暗光鳥的春天

這是以南崁溪周邊生態的日常來發想,暗光鳥抓魚吃魚是稀鬆平常之事,但在這次作品中,高竿的牠居然會拿著釣竿,表示牠的春天不只來臨,更因捕魚技巧的進化,讓整個意象更加有趣。魚和暗光鳥都是生態的一部分,人們如何友善的面對,是一種責任與義務




河流的形狀

基本上這是範圍最大的地景作品,它也是南崁溪畔展區的亮點之一,材料是金屬,但又好像類似鐵絲網的織品結構,紅藍濃淡的配色,非常好看又吸睛,因為人比較多,等待留影的時間基本上比較久,它是模擬南崁溪的河流意象,作者要人們記住河流原始流動的形狀,曾經是純淨的水質,如何繼續供養人們的渴望。我們可以在這作品中躺下或坐下,感受這作品的溫度。





而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南崁溪畔展區就介紹到這裏為止,感謝

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另外其他部份請參閱布魯斯帶著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