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

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行動筆記(下):藝術光影環境裝置回想篇

圖片
  之前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的回味,還有一些藝術光環境廊道,基本上它們也算地景藝術的一種,只不過它是屬於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的裝置藝術。跟整體設計串聯主題展館「台灣館」、「世界館」、青塘園及兒十、十一公園及老街溪沿線,延伸至高鐵站 首先看到的是在主舞台附近的雙獅迎賓,這是兩個獅子,左右擺放為一組,它們基本上就是傳統舞獅的獅頭,共有兩組,白天沒有看頭,晚上才好看 再來看到的作品(石虎戲蝶),白天的裝置藝術整個被樹木、花草所吞噬,只有夜晚亮起來才有存在的感覺,不過我感覺就跟燈會差不多 這個作品(時代風帆), 也是要搭配前面的大大小珠子,才有整體的意境,白天就是裝置藝術,晚上就變得更漂亮了 再來這個作品(工藝之美-油紙傘),它是非常漂亮油紙傘有各種花草樹木,主要有白色、黃色及紅色三種背景樣式,一整堆掛在牆壁上更好看,也是網美的拍照背景,我還特別近距離分割畫面                         作品(夢迴童年時光)就在老街溪旁的步道,基本上它不好找,因為並不顯眼,再來這種裝置比較沒有特別之處,直到燈光亮起才發覺它的存在 還有這個作品(奇幻之門)也是一樣,只有點燈後,才發覺它的存在 這個整串燈籠掛橋上的作品叫做( 工藝之美-上燈),也是數大便是美的概念,好幾種不同漂亮花樣的燈籠,好像有採取客家花布的元素,也是網美的最愛背景 作品( 女媧補天/天穿日),它是神話與客家節日習俗的結合典故,也是整體的藝術印象,白天看不出它是花燈 還有這華泰名品城外的人行道上的作品( 客家祈福廊道),在白天感覺沒有什麼,到了晚上變身了唯美光彩廊道,大家爭相走過這個幸福的瞬間 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藝術光影環境裝置回想篇,就大概介紹到這裏了, 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

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行動筆記(中):地景藝術節回首篇

圖片
桃園世界客家博覽會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它周遭的一些裝置藝術,真是讓人難以忘懷, 首先我就來開箱地景裝置藝術,鄰近世界館,首先映入眼簾是美國潮流藝術家 Steven Harrington 的招牌 IP 氣球大狗,「 Mello Travels 」手持魯冰花,超萌西方與東方客家元素結合,這也是整組造型的意象表述,因為主角狗造型太大,所以只能從遠處拍攝,它可是團體照的熱門景點 這個叫(風從那裏來),基本上這也是抽象作品,它是以鐵窗花的形式,而組成的空架子廊道,天花板及兩側的牆面,都有一些飛機、植物或動物的造型,晚上點燈才會體它的光彩 就青塘園附近的也有不少作品,先來拍拍青塘園本身的美景 這是位於青塘園附近的地景藝術翻轉桃花,就是以桃花來當作裝置藝術的元素,這作品是成堆的,所以我先來全景拍攝,後再來一一特寫                                 再來這個作品叫(織光),是由LED燈條組成,應該晚上才能感受它的光彩變化效果 這個作品叫(在傘下),它可說是 兒十一公園有本屆最大亮點作品,是以紙傘為主題,將紙傘結構進行解構、重複與交集,化為一座能夠聚集人們入內休憩的藝術裝置, 問題是它根本不是傘,反而造型像多角錐體,它將近是兩層樓高的房子,我從外拍到內拍,但內部的確有一點像傘骨,裏面還有座位,是網美的最愛 作品(諸事圓滿):它是以豬的造型為主體,搭配一些圓珠子,取它的諧音,也是一堆豬,及一堆圓珠子的竹編作品,我儘可以拍攝到整體意象 再來來到兒十公園又有兩個作品:首先看到的是(來客 奉茶),它也是竹編作品,是整個茶几的放大版,它把座椅放大又增高,中間有一個大茶壺,但下方又有一個正常尺寸的茶儿與座位 再來看到的是( 送子鳥),它作品將近一樓層左右,我也是用了三個視角來拍攝它 最後高鐵站前的藝術盛宴有(航向天際)、(渡海)等作品,首先就航向天際來講,是飛機自由的飛翔,來代表人類的夢想與勇氣,只不過由於圓圈圈過大,沒有注意到上面飛機造型,當下看起來以為是大戒指? 這個叫(渡海)的作品,基本上外表也看不出與船隻有何關係,它其實是以片片風帆的變形,來抽象表示海上的凶險,突顯客家先祖渡海來台的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