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福玄宮113年11月16日~17日北巡會香之旅的美食筆記(上篇):龍之園餐廳與駿懷舊餐廳

基本上北巡會香在痞客邦中已介紹了玉清宮、天鳳宮及一米特、也講了宜蘭酒廠、烏石漁港及龍潭湖,而在上一篇也分享了三清宮、聖安宮及福德廟,現在來說明吃飯問題,我們這次的旅遊活動,除了兩天的早餐在車上解決之外,共安排4處餐廰用餐,包含龍之園、駿、鯨豚及台灣番鴨牧場,首先我們在16日的午餐是來到宜蘭縣五結鄉協和村親河路一段166號的龍之園餐廳
這餐廳的背後就是一大塊的停車場
那天我們前去用餐時的餐廳盛況,感覺是8成滿,幸好我們早有訂位,不然鐵定沒位子
在還沒有坐定位時,桌上已經擺了三道菜都是用保鮮膜包起來的冷盤,第一道不曉得魷魚還是中卷類?第二道是烤鴨,第三道共4組海帶絲、鴨賞等


這筍乾扣肉,這豬肉算是入口即化
這是清蒸鱸魚都是軟嫰,沒有腥味,也不會過鹹
當上菜到了6道以上,基本上到這裏我已經吃飽了
這個湯料很多,不趕快吃的話,很快就沒有,害我在拍的時候,已是淺水位了

這盤菜我只知道是一份是炸麻糬,另外是什麼我都還沒有吃到就沒有了
這個有香菇有排骨的湯,也是很受歡迎
總而言之,這餐廰的菜色都很好吃,吃飽喝足了,我們要繼續下一個行程,而到了晚餐時間,我們這時來到位於羅東鎮純精路一段53號的駿懷舊餐廳

外表就像一個舊型的客棧般的建築,而且擺上古早的大型電影海報,也好像早期的戲院一樣

它們前面的走廊,還復刻早期戲院大光明戲院的售票口,它450年代可是羅東人氣數一數二的電影院喔,現在只是老羅東人的共同回憶,而旁邊還吊滿各種角色的戲服,讓饕客來此還可角色扮演拍照

近距離來看這個售票口,當時看電影才六角,應該是我爸的時代,而旁邊還有早期可以用來砸人家頭的黑金剛手機
而在餐桌旁邊架上的各種古早熱水瓶排列,首先吸引我的目光,尤其是使用時要把外蓋打開,再把內塞拿出來的最傳統熱水瓶,如中間三個都是,只是外型不同,而最右邊的是喝水時需用手壓上面即可,不過最傳統型現在五金行還買的到,而下排是各種造型的紀念酒瓶

早期床頭音響與電視,基本上這電視的外型已沒有像放在地上那麼大台了
這個牆上我看到早期竹籃、竹簍,也看到了下方,早期生意人使用的手秤


然而這個視角中,右上角的東西,我小時候是看到過的,它是早期農民割稻後將穀子打下來的機器(打穀機)之滾桶
而在這混亂複雜的古早堆中,左邊的是模擬糖葫蘆的販賣場景,以前都是插在草把子,拿著沿路叫賣,現在在電視裏也看得到
這裏保存了轉盤式的公用電話,也復刻了早期的客運站牌
至於餐廳裏的結帳櫃台也是擺滿了古早味的東西
尤其後方牆上的各種造型酒及大同寶寶

我也發現了名人在此簽名的紀念餐盤,供人欣賞
而名人來店裏留影的照片,他們也收集起來
連早期裝玻璃瓶汽水裝的木箱子,這裏也找得到,而且還正式裝箱放在古早的單車上,基本上這都是當時的日常
然而這個是擺好看的,還是真的有在賣,射中幾號,冰淇淋就幾球?
從這個視角中可以證明一件事,以前的電視雖然笨重,但是當茶儿當架子都不錯,基本上這種櫥櫃型電視就是我小時候的回憶,後來沒有木箱外殼變成CRT型式我也買過,一直換到現在的液晶型電視
這裏也有復刻古早冰果室的場景,包含早期的刨冰機,不過櫃台背後也擺了不少布袋戲偶
再回到餐桌時刻,在古早的餐巾上,首先為了我們準備白飯,不過這白飯是用早期的木製飯筒在外觀做搭配
首先上的是冷盤,這菜色有毛豆、泡菜、海帶絲及花枝片
這是什麼貝類,我就不知道了,不過菜一上,馬上就少了兩片,可見我們這桌人沒有在客氣的
這應該是雞湯吧!我只知道它裏面有菇類、紅棗及牛蒡,不過這牛蒡感覺很老,同桌的師兄說,用老牛蒡是為了提味,而不是用來吃的,我這次有挖到雞肉

這個是它們的招牌菜叫黑嚕嚕 顧名思義就是以皮蛋入肉燥做成的一到菜而裏面皮蛋的味道完全被肉燥給壓過去,基本上它是用來拌飯吃,真的很不錯

這好像是節瓜燜排骨,也是非常下飯,我還算幸運還能拍到吃到
這好像高麗菜生菜沙拉加辣椒,我也是第一次吃到的
這有一點像炸饅頭,只不過裏面有包饀,它叫紅豆燒,也是很快的時間,少了好幾粒
清蒸鱸魚加上蔥絲的提味 讓香氣更為迷人,在大家還沒有開動時,我趁機拍了完整的照片
這個是炒空心菜,它跟我之前看到空心菜料理方式不一樣,它是加醬油炒,我還是第一次嘗試

龍之園餐廳駿懷舊餐廳就分享到此,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竹市青草湖的歡樂草湖,繽紛派對、2024台北公館聖誕季以及2024新北耶誕城光廊補充篇的趕路筆記

台中車站周邊及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的行旅筆記

2024士林官邸菊展室內篇:東方動物園(新蘭亭)、想入非非~非洲探索(園藝展覽館)及看見菊花開(八角亭)的開眼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