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動物園之澳洲動物區、溫帶動物區及昆蟲館的驚奇筆記

在依序分享了台北動物園之 台灣動物區、熱帶雨林區 及 沙漠動物區、非洲動物區 之後,最後抓緊時間也要來到 澳洲動物區、溫帶動物區及昆蟲館來看看 ,但是就澳洲動物區來講,官網說有三種動物就是鴯鶓、食火雞及東部灰大袋鼠,沒想到只剩下鴯鶓,連跟鴯鶓關在一起的食火雞也沒有看到,也只有說明看板,至於東部灰大袋鼠,什麼也沒有。而鴯鶓還深居簡出,不是躲到窩裏就是突然消失在樹林裏,好不容易等到牠們出現,但也僅能遠遠的拍攝,不過我還是有拍到牠們影片如 1 、 2 、 3 ,而鴯鶓 別名澳洲鴕鳥,是現存世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鴕鳥。由於僅分布於 澳洲 ,是 澳洲國徽 上的動物之一。鴯鶓有三根腳趾且呈 三趾 腳型;這種適應奔跑的情況在其他鳥種身上也可看見,但鴕鳥只有兩根腳趾。 再來到這溫帶動物區,首先我們看到這個蒙古野馬,當我看到牠時,就想起了沙漠動物區的非洲野驢,如果沒有在一起比較,我會誤認牠是非洲野驢,牠算是出來很勤的動物,還算很好拍, 而牠會有蒙古的稱呼,是因為分布蒙古西南部,尤其是戈壁沙漠及阿爾泰山一帶,但野外已滅絕,戈壁地區有再引入個體。牠奔跑時,可以每小時 70 公里速度跑一段短距離,穩定而持久的跑速是每小時 50 公里 ,有拍 影片 再來這個灰狼,感覺頭部就像一條狗一樣,牠們好像也是一公一母,豢養牠們的地方,也佈置成野外一樣,還有小型溪流,方便牠們洗澡,但是也只是從窩裏跟溪流間來來去去,我儘量去拍牠們了,也拍了影片如 1 、 2 。牠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區域、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特徵為頭寬、四肢有力、腳大、胸深而窄,而且視覺、嗅覺、聽覺都非常好,狼是社會性的動物,通常 5-9 隻成群居住,當牠們發現獵物時,常會一起圍攻。 而來到這個昆蟲館,對我們而言,又是另外一種觀察力的考驗 而場館牆壁的說明台灣地理環境與昆蟲的發展關係與台灣特有種昆蟲的說明 也試圖用曾經螢火蟲帶給我們的美好,讓我們省思是否能為牠們做些什麼? 而館內的一個超大型的昆蟲模型是台灣大鍬形蟲,也藉此來說明昆蟲的身體特性 而館內的一些玻璃櫃裏也真的可以看到活潑亂跳的昆蟲如這個長角大鍬形蟲,我在拍牠時,牠正緩慢地爬著,有拍影片,牠生長在臺灣全島中海拔以下較原始的山區,為大型鍬形蟲,大顎為大鍬形蟲屬中最修長者,雄蟲大顎長且是 45 公厘以上之中、大型個體,有 影片 再來就是會讓你誤以為牠是草的竹節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