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體驗)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第15屆畢業展之猜心筆記(下篇)
繼續畢業展的體驗分享,首先看到這個作品,其特點是表面有紋理,並鑲嵌著許多閃爍的彩色亮片或反光材料。該物體呈圓形,表面呈現出不規則的凹凸紋理,類似於粗糙的岩石或某種顆粒狀物質。而物體表面散佈著許多微小的點狀物,這些點在光線下呈現出多種鮮豔的色彩,並發出閃爍的光芒,這可能是由於使用了閃光粉、亮片或其他反光材料。主題叫(碎光)
再來來到這4根柱狀作品範圍,但它們並非沙雕作品。看起來像是某種裝置藝術或雕塑,其材質和展示環境(室內展覽空間)與一般在戶外海灘上展示的沙雕藝術不同。 沙雕通常以沙子為主要材料,並在戶外環境中進行創作和展示,例如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主題是(我在這),有拍影片
而走到這邊使用黑色布料懸掛於空間中的裝置藝術作品。它利用布料的垂墜感和光線的互動,創造出抽象的形狀和空間感。而為了形成有波浪狀,在布裏放了很多鐵釘,以利布料因重量而下垂,主題叫(妥協以後)
而走到這個有很多工作上使用的木梯或畫的梯子形象,它可能代表著多種意義,這通常取決於它們在藝術裝置或展覽中的具體語境。通常其意義為進步與提升、連結與轉變、勞動與建設或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等…主題就是(梯),有拍影片如1、2
而梯子旁邊有三個物件,包含第1張照片中左邊裝飾品與及右邊的百頁窗以及第2張照片中角落防撞器,它們也算是當代藝術創作,特別是抽象藝術裝置。左側作品呈現一個黑色長方形結構,內部鑲嵌一個鮮紅色的長方形,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幾何構圖;右側作品則是一個利用百葉窗作為媒介的裝置藝術,透過光線的投射與百葉窗的間隙,在牆面上創造出一個白色的抽象圖案,營造出視覺上的錯覺與空間感;而第二張角落防撞器的照片中,表示它是一種裝置藝術,它利用牆角作為其結構的一部分,創造出一個具有獨特造型的藝術品。主題就叫做(零件),有拍影片
第2倉的作品看完了,感覺鬆了一口氣,再接再厲來到第3倉,但感覺第3倉的作品更前衛了,抽象意念更升級了
首先這個是由一個類似桌子的白色金屬框架構成,上方覆蓋著半透明的波浪狀材質,下方放置一個發光的物體,可能是燈具或其他光源,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裝置藝術通常強調空間、光線、材料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並超越傳統藝術形式的界限。 此作品透過其獨特的結構和光線運用,創造出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主題叫(無法承載的記憶),我也有拍影片
再來看見這件作品以一本打開的書為核心,書頁延伸出無數條細長的白色線條,這些線條如同思緒或知識的流動,從書本中傾瀉而出,並逐漸堆積在下方,形成一個充滿層次感的視覺效果。作品透過光線的運用,營造出書本發光的氛圍,象徵著知識的光芒與啟發。主題叫(遺忘集)
接著走到這是一個以購物袋為主題的裝置藝術作品旁推敲研究。感覺它是利用一個多層的置物架,上面擺放或懸掛了各式各樣的購物袋,其中包含一些知名品牌如MAC、Levis和太和工房的袋子。這種裝置藝術通常旨在:透過大量呈現購物袋,引導觀眾思考現代社會的消費行為、品牌崇拜及物質主義在反思消費文化,其次是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購物袋轉化為藝術元素,挑戰人們對「藝術」的定義。主題就是(購物),有拍影片
再來這件藝術作品很可能是一件互動式聲音藝術裝置,觀眾可能可以透過麥克風發出聲音,或按下按鈕來觸發聲音,然後這些聲音會即時地影響上方投影的視覺圖案,形成一個聲音與視覺相互作用的藝術體驗。 這種形式在當代藝術中,特別是新媒體藝術領域,非常常見。主題是(聲息流影)
而這作品利用木質框架搭建出一個半開放式的空間,營造出多個隔間與視角,引導觀者探索。再來多個元素組成,如顯示器(播放影像內容)、廢棄的購物車、老式時鐘等,這些日常物品的並置創造出超現實感。而顯示器上播放的影像內容,結合實體物件,形成多媒體藝術的呈現方式,可能旨在傳達特定的概念或情感。此類裝置藝術常透過物件的組合與空間的構築,探討消費文化、時間流逝、記憶或當代社會議題等深層主題。 具體意涵需根據創作者的意圖和展示脈絡來理解。名稱叫(《》)
這也是一個裝置藝術展覽,展示了將日常物品或特定材料組合起來,創造出具有視覺或概念意義的藝術作品。 圖片中可以看到一件掛在衣架上的碎花布料服飾、一張覆蓋著類似布料的藤椅,以及牆上懸掛的抽象畫作或雕塑,還有幾塊看似背景板的白色物體。 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特定的場景,旨在傳達藝術家的理念或情感。主題叫(憶中花)
而這個裝置藝術作品中,牆壁上展示了許多小型的、人偶狀的臉部或半身像,它們被放置在類似壁龕或凹槽的空間中,形成一種重複而有序列感的視覺效果。 下方則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上面放置著一束白色花朵和一盞燈火,還有水龍頭一直流出水,營造出一種紀念或冥想的氛圍。主題是(斂財工具),莫非是在反諷?
再來關於這件藝術作品,是一個自成一個獨立空間,而裏面的擺設,我拍了很多如照片呈現而我的初步理解是第1、2張照片由螺旋狀或捲曲的線條構成,形成一個圓形的圖案。第3張照片這看起來像是一件由長髮或類似纖維材料製成的裝置藝術或雕塑作品,並搭配了刺繡織品第4個照片這件作品的特點如下: 它有一點類似是籠子構成,裡面放置了人型玩偶代替。作品探討了生命、權力、壓制與反抗等主題,並透過動物在封閉空間中的互動,隱喻人類社會的複雜關係。第5張照片是用假睫毛黏在板上創作而第6張是陰森帳棚第7張是鬼娃面具,第8張是有同心的環狀排列,整體來講都有恐怖的氛圍,這有一點像鬼屋,不過主題卻是輕描淡寫說是(焦慮這件小事)? 我有拍影片
%E5%85%83%E6%99%BA%E5%A4%A7%E5%AD%B8%E8%97%9D%E8%A1%93%E8%88%87%E8%A8%AD%E8%A8%88%E5%AD%B8%E7%B3%BB%E7%AC%AC15%E5%B1%86%E7%95%A2%E6%A5%AD%E5%B1%95%E7%85%A7%E7%89%87(86)%EF%BC%9A%E7%84%A6%E6%85%AE%E9%80%99%E4%BB%B6%E5%B0%8F%E4%BA%8B5.jpg)
%E5%85%83%E6%99%BA%E5%A4%A7%E5%AD%B8%E8%97%9D%E8%A1%93%E8%88%87%E8%A8%AD%E8%A8%88%E5%AD%B8%E7%B3%BB%E7%AC%AC15%E5%B1%86%E7%95%A2%E6%A5%AD%E5%B1%95%E7%85%A7%E7%89%87(89)%EF%BC%9A%E7%84%A6%E6%85%AE%E9%80%99%E4%BB%B6%E5%B0%8F%E4%BA%8B8.jpg)
最後這個作品透過兩個大型螢幕呈現,車子的來來往,而非傳統的畫布或雕塑,這符合新媒體藝術的特點。螢幕上顯示的影像似乎是對現實(如車子經過)進行了抽象化處理或變形,這在數位藝術中很常見。雖然照片無法完全展示,但此類裝置藝術常會考慮與展覽空間的互動性,創造沉浸式體驗或引導觀眾思考光線、空間與邊界等問題。主題是(剛剛好),有拍影片
而(一鍵體驗)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第15屆畢業展,到此全數分享完畢,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