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吳福洋襪子故事館:襪子與機器的起源及發展篇

圖片
之前在我的痞客邦部落格布魯斯帶小鐵與紹祖一起狂奔中有介紹了 吳福洋故事館有關企業品牌形象及生產線 ,而這邊則是再來講跟襪子有關的歷史以及機器的發展首先來看 這片牆,則是訴說襪子的歷史包含人類的第一雙襪子是從新石器時代講起,到我國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歷經隋、唐宋、元明清的襪子的演變,不來這邊看還以為襪子只是 18世紀才有的產物,原來那麼早就有 另外單就在西方來講,如下列圖文說明襪子的演變在西元前 8世紀開始,經過二世紀、4~5世紀、6世紀、10世紀到了14~15世紀襪子出現很大變化……而從1589年英國人發明針織機開始,到了19世紀針織機演變了更快更穩定,到了20世紀到現在各種機器式的織襪機器及工業化大量製造,讓我們享有更好更舒適 甚至更美觀 的襪品 ……   而除了用圖表來表示襪子的歷史,在現場還有展示一些古老織襪的機器 ……就讓我拉進距離來為你解說 …… 首先這是西元 1900年所誕生的第一代手搖織襪機,但它只能織直管的羅紋襪,且後腳跟的轉角要靠對換拉針的方式,一針一針的織出弧度比較慢,而它旁邊的是紗線整理器如下方照片,是絞紗透過它整齊捲入配合織襪機。這 發明人真的好厲害,當時能搞出這種機器 這是 1940年誕生的手工對目圓盤機,當襪子織成管狀後,趾尖為開口狀態,需將針插入趾尖針目,以手工對目將襪頭縫合起來,因為縫製時眼睛應精準對齊兩邊,所以叫對目 這是 1950年以後的第二代半自動織襪機,它可編織三色的簡單方格圖案,但襪子織好時會相連,要另外要人抽離成單支,但是一個人可顧5~8台機器,24小時產能6~10打,它旁邊放置大顆色紗捲的機器是提花倒紗機,透過它把大紗捲整理成配合織襪機的小紗管 這個是 1970年代以後的第三代雙針筒自動織襪機,雖然織好時還是相連狀態,需要人工抽離,但是一個人卻可顧10~15台機器,每日24小時產能為10~15打 而這是 1980年代以後的第四代全電腦四色提花織襪機,可編織多色及複雜生動的圖騰,又可單支落襪,一人可顧15~20台機器,每日24小時產能12~18打 這邊是襪子故事館的販賣部的一個視角,一個類似大樹的裝置藝術 跟百貨公司的設計,有同樣的脈絡 這邊除了賣襪子、襪子娃娃及瓶子衣套外,另外還賣一些零嘴及禮 盒 另外這邊也有提供撈金魚的遊戲,一次 100元三個網子,大人小孩都撈得不易樂乎 吳福洋襪子故事館的襪子與機器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