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第3章):憲兵故事展區的路過筆記
依舊是在憲光二村的園區內,上一篇是桃園眷村展區,這一篇我們來到憲兵故事展區,只是這門口的標示牌似乎太小,沒注意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場館?
但是它外面的窗戶就是滿滿的憲兵故事展區裏的元素,包含憲兵使用的手槍及識別標誌
這是成為憲兵第一步,必要的體檢報到處,有量身高、體重、視力檢查表及相關需要的桌椅等場景呈現
展示大廰也有一輛實體憲兵機車連所使用的實體重機,而重機的相關規格都註明在旁邊的透明壓克力牆
再來這一片展示牆,為憲兵使用的槍枝武器、機車、運兵車等交通工具及憲兵緝毒犬的說明
這片透明壓克力牆,也展示了男、女憲兵的服裝、軍帽及盾牌等裝備
也有看到這影片的播放,有關於憲兵臂章上的動物識別及男女憲兵服裝相關的介紹
這講述憲兵的後備組織,也就是退役的憲兵,如何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透過組織的力量,動員起來,也就是同學會的概念
而這些文字解說牆,在說明憲兵的職責及戒嚴期及解嚴後,相關任務的轉換
也有憲兵制服、背包的實體展示
還可看憲兵公仔
還有憲兵眷村所發展的服裝文化,如百納被……
這是早期憲兵部隊的一些留影
而這張基本是影片,講解全國憲兵眷村的分部地圖,影片從北到南,從台北市到屏東縣,一一顯示完畢時,我才做的拍攝
再來這個用行李當坐椅,顯示這眷村子弟,隨時記得當時漂泊的日子?
這陳列櫃裏的文件,通稱是憲光文件,也就是眷村住戶裏的信件、自傳及獎狀……等
也有一些遷移的記憶,現在成了故事
當然在眷村生活,總有一些美好事物值得回憶,不管是用文字、相片,都可以供世人懷念
當時眷村的小朋友,自有其田野間的遊玩模式
這是早期人力打水機,我小時候也用過,眷村人們用它來取井水來洗衣服
對於憲光村民而言,大家都是老鄰居了,所以彼此的門牌號碼都很熟悉,當外地人來此找人,只報門牌號碼,就可以告訴你,姓什麼,住在那裏,幫你很快找到
看到眷村的一些家居擺設
再來身為眷村子弟,尤其是婦女,當丈夫、兒子從軍報國,他們也沒有閒著,她們無論是煮飯、種菜、砌牆各種事情都難不倒她們,甚至開麵攤、美容院及裁縫等來維持家計,而休閒活動的打麻將也會,各種角色都能扮演得宜,知道賺錢維持生活,又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做為家庭後盾的憲光媽媽,讓人敬佩
而憲兵故事展區就介紹到這裏為止,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