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路雞暨柴燒茶器) 謝志銘Wood Fire Art創作個展之薰陶筆記(上篇)


之前在新竹生活美學館也看了星空瓷繪等展覽,而7月下旬也趁著看驚奇4超人:第一步之便,再次殺到這邊來看展覽,那就是在藝海閣展出的(帶路雞暨柴燒茶器) 謝志銘Wood Fire Art創作個展
 

一進去展區裏先來流覽這謝志銘大師的豐功偉業
如照片中所示,這展覽擺設都是靠四周牆面以及展區的封鎖線區域



首先看到這組平台的茶海組,稱呼分別是雞首、粉紅及樂彩,有拍影片,可以好好鑑賞它們

這雞首茶海是一個具有獨特造型的陶製茶海,其內部設計呈現出類似手指或手的形狀,並以粗獷的釉面和質這在傳統茶海中並不常見。該茶海為陶製品,表面釉色豐富,呈現出斑駁、粗獷的質感,這可能是窯變或特殊燒製工藝的結果。

讓人聯想到粉色系的粉紅茶海陶釉呈現出粉棕色調,並帶有粗獷的質感。其壺狀造型帶有傾倒口,類似於用於盛裝茶水


樂彩茶海這個名稱可能源於其獨特的釉色和作為分茶器皿的用途。而該器皿為一帶把手的茶壺狀容器,但無壺蓋,開口較寬,方便分茶。表面施有流動狀的釉彩,呈現多種顏色交織的效果,尤其在器皿內部和外壁上半部分有明顯的釉滴流淌痕跡,色彩豐富且具有藝術感,這可能就是「樂彩」名稱的由來。其把手設計弧度流暢,與器身連接自然,便於持握。

而這個琥珀、吉羊及樂彩等3個茶海,也拍了影片,需要好好的觀察

這個琥珀茶海,表面呈現深淺不一的棕色調,帶有粗獷的質感,釉面可能具有窯變效果,呈現自然、樸拙的風格。而器身呈圓潤的壺狀,底部較為寬廣,向上逐漸收窄至壺口。 壺口寬大,邊緣不規則,帶有手工製作的痕跡。 器身一側設有短小的壺嘴,另一側則有弧形把手,方便握持。

吉羊茶海表面呈現深淺不一的灰綠色調,具有粗獷的質感,可能帶有窯變或燒製後的自然紋理。器身呈圓筒狀,開口較大,器緣略顯不規則。 一側設有獸首狀的流嘴,另一側則有弧形把手,整體造型古樸且富有藝術感。結合其名稱「吉羊茶海」與獸首流嘴的設計,展現出獨特的東方美學與傳統工藝風格。

為何叫做「黑金茶海」,這可能與其外觀顏色和質感有關。照片中的茶海呈現深色調,並帶有類似金屬光澤的釉面,因此被形容為「黑金」

再來就是茶壺組了,包含提樂壺、巨輪側把壺及黑鑽壺,也拍了影片,是否能看出端倪?


這把茶壺的壺身圓潤飽滿,線條流暢,帶有手工製作的質感。在壺嘴設計方面較短且寬,與壺身比例協調。而提把為金屬材質,上方纏繞著編織物,呈現出弧形,方便提握。至於 壺蓋與壺身風格一致,頂部有鈕,方便開啟。它叫(提樂壺)


茶壺呈現獨特的螺旋或蝸牛殼狀設計,壺身為不規則的圓形,並帶有斑駁的紋理和深淺不一的顏色且壺嘴短小且向前突出,開口為圓形。壺蓋位於壺身頂部,呈圓形,並有一個小小的把手或鈕扣。壺把為側把設計,由深色木質或類似材質製成,長條形且帶有弧度,與壺身連接處有金屬或黃銅色的裝飾環。它叫巨輪側把壺

(黑鑽壺)呈現深色調,表面具有不規則的光澤感,類似於鑽石切割面或礦石的質感。壺身表面凹凸不平,帶有粗糙的顆粒感和燒製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紋理,顯示出樂燒(Raku firing)的獨特效果。壺身圓潤,壺嘴細長,壺把與壺身相連,整體造型古樸且具手作感。

走到這個茶壺組平台,也是有3個壺,包含綠玉鳳凰壺、樂彩太極壺及龍首壺,當然也要拍影片來確認

這綠玉鳳凰壺是一個深綠色的玉石茶壺,整體呈現圓潤飽滿的造型。 茶壺表面帶有天然的斑駁紋理,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綠色調,質感溫潤。 壺蓋與壺身緊密結合,壺嘴設計較為短小,壺把則呈現弧形,與壺身融為一體,展現出古樸典雅的風格。

這把茶壺是粉青茶壺,整體造型圓潤,壺蓋上飾有蛙形或類似動物的雕塑,增添了趣味性。壺身呈現粉青色調,並帶有深淺不一的斑駁紋理,這是粉青瓷器獨特的裝飾技法,通常是透過在器物表面施加化妝土後再施釉燒製而成,形成自然的層次感和粗獷的質感。它叫做樂彩太極壺

 龍首壺呈現陶土的質樸感,表面覆蓋著深綠色與棕色交織的釉料,帶有斑駁的質感,可能為鐵釉或類似效果。而壺身圓潤飽滿,壺嘴短而粗,壺把則呈半圓形,握持處較寬。再說道壺蓋與壺身設計風格一致,壺鈕造型獨特,呈現類似松果或不規則的雕塑狀,為茶壺增添了藝術感。莫非這就是龍首?

繼續也是竹節壺、巨輪壺及樂彩淨瓶壺等茶壺組,也拍了影片來推敲

表面施有粗獷的釉色,呈現出斑駁的棕色、藍色和黑色調,帶有窯變的質感。壺身造型圓潤,壺蓋與壺身緊密結合。 壺把設計寬大,便於握持。 壺嘴較短,與壺身比例協調。壺身側面帶有浮雕或刻劃的紋路像竹節般,所以叫(竹節壺),也有葉片狀的圖案,增添了藝術感和自然氣息。 

這把茶壺是「巨輪壺」,其整體呈現圓潤的珠狀造型,線條流暢自然,給人圓滿和諧之感,同時也便於掌握。壺口開闊,蓋子設計便於摘取,方便投茶和清理茶渣;蓋鈕為扁珠鈕,與壺身協調。 而壺嘴設計為直流砲口,粗壯有力,出水爽利,能夠迅速均勻地將茶湯注入杯中。 至於壺柄設計注重使用手感,端正且便於持握,適合在茶席上操作。 

這把茶壺,名為「樂彩淨瓶壺」,它表面呈現深淺不一的棕色、黑色與少許綠色釉彩交織,營造出斑駁且自然的視覺效果。壺身圓潤飽滿,線條流暢,底部較寬,向上逐漸收斂。壺蓋為圓形,頂部有一突出的壺鈕,壺鈕中央有孔洞。 壺蓋與壺身釉色相近,形成整體感。壺嘴短而粗,從壺身側邊延伸而出;壺把則呈半圓形,與壺身相連,方便握持。


而這是綜合茶具混搭篇,也拍了影片來研究研究,另外有關茶具平台展示綜合篇,也請看影片

這件玫瑰茶盞呈現圓盤狀,主體為深色,可能為墨綠色或深藍色,表面帶有釉光,部分區域呈現出深淺不一的紋理或斑點,增添了視覺層次感。茶盞中央設計有一朵立體的玫瑰花飾,花瓣層次分明,顏色為較為自然的泥土色或淺棕色,與深色的茶盞形成對比,是整個作品的視覺焦點。茶盞的邊緣可能帶有綠色的釉邊,與主體的深色釉面形成過渡,使整體外觀更為完整和精緻。 

而這個由陶瓷土製成,並經過柴燒工藝燒製而成之翡翠茶碗,這賦予其獨特的土質紋理和燒製痕跡。碗體呈現深淺不一的灰褐色調,內部有明顯的窯變效果,呈現出深棕色與灰白色交織的自然釉色,部分區域有類似熔岩流動的質感。

這是手捏日式茶碗,它的外觀呈現陶土的質感,表面粗糙且帶有斑駁的紋理。 主體顏色為棕色調,碗口邊緣及內部帶有深綠色或墨綠色的釉色,並有部分斑點狀的深色痕跡。而 碗口較寬,碗身呈圓柱狀,底部略收窄。 釉面不均勻,呈現自然的手作感,有明顯的釉滴和斑點。

這件柴燒陶器,應該為一個茶碗,但名稱為(生生不息),此茶碗呈現不規則的粗獷造型,碗口邊緣非圓形,碗身線條也顯得自然隨性,底部則有木製或類似材質的底座承托。碗的表面釉色豐富,呈現多種色彩交織的效果,包括棕色、綠色、藍色等,並帶有滴釉或流釉的痕跡,形成獨特的紋理與層次感。 部分區域可能呈現粗糙或顆粒狀的質感,而非光滑細緻。

再來從這個視角牆面也看到了比較大型的柴燒茶器及一桌子的擺設茶具組,如影片所示
說到一桌子的擺設茶具組,它們叫(逍遙遊)茶席,整體呈現出古樸、自然的風格,主要由陶土或粗陶製成,色澤多為大地色系,如棕色、土黃色等,表面可能帶有手工製作的紋理或粗獷感。器皿造型簡約樸實,線條流暢,帶有禪意或日式侘寂風格,整體散發著寧靜、雅緻的氛圍。組成包含茶壺、茶杯、茶海(或公道杯)、茶碗以及其他輔助茶具,如茶則、茶夾等,共同構成一套完整的茶席。茶具整齊擺放於木質或竹編的茶席墊上,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營造出和諧且富有文化氣息的品茗空間。








(帶路雞暨柴燒茶器) 謝志銘Wood Fire Art創作個展之上篇,就分享到此,下篇待續,感謝閱讀,敬請大家批評指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士林官邸菊展室內篇:東方動物園(新蘭亭)、想入非非~非洲探索(園藝展覽館)及看見菊花開(八角亭)的開眼筆記

台中車站周邊及台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的行旅筆記

新竹市青草湖的歡樂草湖,繽紛派對、2024台北公館聖誕季以及2024新北耶誕城光廊補充篇的趕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