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力量-蔡雅雅老師之「疫後世界的心靈對話」畫展的心靈筆記(中篇)
首先這主題「無邊界」的畫作,代表著藝術家在創作上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地運用色彩、線條和筆觸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和思想。 它可能象徵著:自由與解放、融合與包容、無限的潛力及情感的流動
而這幅畫中大面積的紅色,其代表的意象可能有多種解釋,如熱情與活力、情感與慾望、土地與生命、抽象意象等,而抽象意象來講:紅色可能僅僅作為一種色彩元素,用來創造視覺衝擊力或表達某種純粹的色彩美學,其本身不承載具體的象徵意義。所以主題是(一片紅)
這幅名為「故事」的畫作,其代表意義可能有多種解讀,這幅畫作呈現出強烈的色彩對比與抽象的人物形象,畫面下方有一隻白色的羔羊,背景則充滿火焰般的紅色調。 這可能暗示著:犧牲與救贖、衝突與情感、生命與毀滅,而就犧牲與救贖來講,羔羊常象徵純潔與犧牲,結合火焰背景,可能代表某種考驗、淨化或救贖的故事。
而這幅畫作的主題被解讀為「風暴」,其意義可能象徵著自然力量的展現、情緒與內心的波動、變革與挑戰及抽象的藝術表達等,而自然力量的展現來講,畫作中強烈的筆觸和色彩對比,可能描繪了風暴的磅礴氣勢和不可預測性,展現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接下來這幅畫作的主題被稱為「混亂的一天」,其內容闡述可以從抽象的筆觸和色彩中解讀。 由於畫作是抽象藝術,其闡述是開放性的,可以根據觀者的感受和想像來理解。而象徵意義來講畫作中的某些形狀或區域,例如底部類似植物的白色形狀,可能代表在混亂中尋求的一絲平靜或希望,或是混亂中依然存在的生命力。
所謂「神的眼」的主題,其內容的闡述可以從視覺元素分析方面來講,如畫作中抽象的色彩和形狀,特別是中央類似眼睛的圓形,可以被解讀為對「神的眼」的視覺呈現。 色彩的運用(例如紅色、橙色、綠色和藍色)以及筆觸的表現力,都可能傳達特定的情感或訊息。
這幅畫作的主題為「傾聽」,其內容闡述可以2個面向來理解:一是抽象的聽覺意象,二是色彩與情感的連結。就抽象的聽覺意象來講,畫作中央的彎曲形狀,其輪廓線條可能象徵著耳朵的結構,或是聲波的傳遞路徑,暗示著「傾聽」的行為。就色彩與情感的連結來講,背景的豐富色彩,包含暖色調的橘紅與冷色調的藍白,可能代表著在傾聽過程中,所接收到的多元情感與訊息,這些訊息可能是混雜的、豐富的。
而「知否」這個主題,通常指的是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詞意境,再來若從李清照的詞作來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表達的是詞人對花凋葉茂的時節變化的感嘆與惜春之情,透過反問的語氣強化了「綠肥紅瘦」的意象衝擊力,形成顏色對比與擬態描寫的雙重文學效果。
關於無根的這幅畫作呈現了兩個主要部分:左側為淺灰色背景上一個模糊的人形剪影,右側則是充滿動感與色彩的抽象筆觸,以紅、黃、黑色為主。 兩者之間由一道垂直的紅色線條分隔。從視覺元素來看,畫作內容可能闡述這幅畫作呈現了兩個主要部分:左側為淺灰色背景上一個模糊的人形剪影,右側則是充滿動感與色彩的抽象筆觸,以紅、黃、黑色為主。 兩者之間由一道垂直的紅色線條分隔。從視覺元素來看,畫作內容可能闡述了無根」的狀態、內在與外在的對比及情感的表達等……
最後這幅畫作的主題為「奇景」,其內容透過色彩運用、抽象構圖及紋理與層次來表達。就紋理與層次來講:畫面中可見顏料堆疊形成的厚重紋理,特別是中間的灰色部分,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和層次感,使色彩之間的過渡更具動態,如同自然界中變幻莫測的景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