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力量-蔡雅雅老師之「疫後世界的心靈對話」畫展的心靈筆記(下篇)
首先這幅結合了免洗餐盤,名為「五餅二魚」的作品,其內容闡述了聖經中耶穌以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故事,並可能帶有更深層的象徵意義。就視覺元素與聖經故事的連結來講,畫作中可見魚的形象以及類似餅乾或麵包的形狀(如薑餅人),直接呼應了「五餅二魚」的典故。 背景的藍色與白色可能象徵著水與雲層,或是加利利湖畔的場景,而紅色則可能代表著神蹟的震撼或耶穌的愛。左側盤中多彩的顏料,或許象徵著這看似微小的奉獻,卻能轉化為豐富的恩典與祝福。
而這幅名為「綠野仙蹤」的畫作,其內容闡述可從故事背景與象徵意義、藝術表現形式及個人詮釋與情感投射等層面來理解。而故事背景與象徵意義來講,畫作以經典童話《綠野仙蹤》為背景,該故事講述了桃樂絲與她的夥伴們(稻草人、錫樵夫、膽小獅子)尋找各自所缺乏之物(智慧、心、勇氣)的旅程,最終找到了回家的路。 這幅畫可能透過抽象的色彩與形狀,象徵著故事中角色們的內在渴望與成長歷程。
再來這幅畫作以抽象和象徵性的方式闡述了「大象過紅海」的主題,而非直接描繪聖經故事中的摩西分海場景。畫作中央的大象形象,可能象徵著力量、沉穩或某種巨大的挑戰。再來畫面中大面積的紅色,可以聯想到「紅海」的意象,同時也可能代表著危險、困難或激烈的環境。而畫面左上方如波浪般翻騰的白色筆觸,可能象徵著分開的海水或某種超自然的力量;而下方綠色的筆觸則可能代表著穿越困難後的新生或希望。
首先這幅畫的主題描繪了水下世界,其中有三隻烏龜作為視覺焦點。畫作底部有三隻色彩鮮豔的烏龜,一隻綠色大烏龜背著紅色小烏龜行走,另一隻紅色大烏龜跟在後面走。 牠們似乎在水底或水草之間悠游。而背景呈現出流動的藍色、綠色和紅色調,營造出水下環境的氛圍。 畫面上方有大片的白色筆觸,可能代表水花、光線穿透水面,或是抽象的海洋生物。
這幅畫作的主題(花)可以從視覺焦點與情感表達、自然景觀的描繪、色彩與氛圍及個人風格的展現方面來闡述。而從視覺焦點與情感表達來講,畫作中大面積的紅色和粉色花朵是視覺的中心,它們以奔放的筆觸呈現,可能象徵著熱情、生命力或浪漫的情感。而畫作描繪了花朵盛開的景象,結合背景的天空和綠地,展現了一幅充滿生機的自然風景畫。鮮豔的花朵色彩與上方多變的天空色彩形成對比與和諧,共同營造出一種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氛圍。
這幅主題為「山的那一邊」的畫作,可以從構圖與視角、色彩運用、筆觸與質感及意境表達等方面進行描述。就構圖與視角來看,畫作呈現一個廣闊的風景,視角彷彿從山谷或低處仰望,強調了「山」的存在感,並引導觀者視線望向山巒後方的天空與遠景,暗示了「山的那一邊」的未知與開闊。
首先這幅畫作以抽象且富有紋理的方式描繪了海邊的主題,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它主要呈現了天空與雲層、海洋及沙灘等3個區塊。畫面頂部是多變的天空,以厚重的白色和灰色顏料描繪出雲層,並點綴著些許紫色或粉色的筆觸,營造出動態感。而中段是廣闊的海洋,由深藍色、藍綠色和淺綠色等多種飽和的色彩層層疊加,展現出海水的深度與波浪的變化,顏料的堆疊感強烈,暗示著海水的流動與質感。再來底部是沙灘,以暖色調的棕色、米色和黃色為主,同樣運用厚塗技法,呈現出沙灘的粗糙質感和光影變化,其中也夾雜著一些深色區域,可能代表岩石或濕潤的沙地。
而這幅畫作是透過筆觸與動態感、色彩與氛圍及景物描繪等來闡述(疾風)的主題。所謂筆觸與動態感,是在畫作中天空部分的筆觸呈現出流動、旋轉的白色與藍色,營造出風的動態感和速度感,彷彿能感受到強風吹拂的景象。而色彩與氛圍是天空的深淺藍色與白色交織,加上部分棕紅色調,可能暗示著風暴來臨前或疾風中的天空變化,營造出主題所需的氛圍。至於景物描繪來講,下方深色與綠色的景物(可能為樹林或山丘)以較為厚重、甚至有些模糊的筆觸呈現,與上方天空的動態形成對比,凸顯了風對景物的影響,例如樹木在疾風中搖曳的感覺。
這畫作主題叫(對比),但就色彩對比來講,畫作主要運用了綠色系和黃褐色系,這兩種顏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綠色通常代表自然、生機,而黃褐色則可能聯想到土地、秋天或枯萎,兩者在視覺上產生強烈的衝突感與和諧感。而筆觸與質感對比來說,畫作的筆觸粗獷有力,堆疊的顏料創造出豐富的凹凸質感。 這種厚重、有形的質感與抽象的構圖形成對比,讓觀者在視覺上感受到不同的層次。
這幅主題為「流」的畫作,從視覺內容來看,呈現出抽象且充滿動感的特質。 畫面上運用了鮮豔的色彩,如紅、黃、綠等,並以流動、旋渦狀的筆觸構成,這些元素共同營造出一種能量流動、生命力蓬勃的視覺感受。 畫中可見類似漩渦或眼睛的形狀,以及銀灰色的顏料堆疊,這些立體的質感增加了作品的深度與層次感。 整體而言,畫作透過色彩、筆觸和質地的結合,表達了「流」的概念,可能象徵著時間的流逝、能量的循環,或是生命力的湧動。
而這個叫曙光的畫作中由深藍色逐漸過渡到亮黃色和橘色的色彩,象徵著夜晚的黑暗逐漸被黎明的陽光所取代,展現出破曉時分天空與地面的光線變化。而畫面上方深邃的藍色可能代表著殘留的夜空,而下方明亮的黃色和橘色則呈現出太陽升起時,光線灑落在地平線上的溫暖與希望。再來畫作以抽象的手法呈現,沒有具體的物象,而是透過色彩的流動與堆疊,傳達出「曙光」所帶來的時間感、空間感以及情感上的意境,例如新生的希望與力量。
最後這幅名為「視角」的畫作,其中央是一個以黑色剪影呈現的倒立人物,其雙腳朝上,雙手支撐地面,暗示著一種顛倒或非傳統的視角。再來人物置身於一個由三面牆壁和地面構成的空間中。 左側牆壁呈現橘色調,中央背景為綠色調的自然景觀或抽象圖案,右側牆壁則為灰白色調。 地面是深藍色,營造出深邃感。而不同色彩的牆面和地面,以及中央的自然元素,共同創造出一個多層次且對比鮮明的空間,進一步強調了「視角」的多樣性和變化性。
留言
張貼留言